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联化工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苏联化工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第一种是民间发动的工业化,以美国为典型的,以市场经济为主,渐进式的从轻纺工业到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再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以电子、核子、化工、航天等组成的新兴工业。经历的时间较长,比较协调,效益较好。
第二种是***发动的工业化,以前苏联为典型的,以计划经济为主,有领导有***地以高速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特点是:速度快,对巩固国防有利,但投入多,又忽视农业、轻工业,使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提高和改善。
一战后,苏联是因为很多因素发展起来的。
一、与德国的军事合作
德国被凡尔赛体系限制不得发展坦克、潜艇、战斗机等军备。所以德国与同样被西方社会限制的苏联合作,苏联提供各种矿产、石油等***,德国则共享坦克、战斗机技术。
二、苏联工业化
1921年,苏联基本收复国土,粉碎外部干涉与内部叛乱,也就开始进行工业化。
工业化的核心就是,从重工业开始,从发展重工业的核心,即机器制造业开始。
斯大林指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第一个五年***执行到1932年,苏工业总产值同1913年相比增加近二倍,工业产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由五年***初的48%增加到1932年的70%,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比重从1928年的43%上升到1932年的53.3%。就工业发展速度来讲苏联已占世界第一位,就工业产量来说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第二个五年***执行的结果同样地取得很大成绩。1937年工业总产值比1932年增加1.2倍,比1913年增加五倍。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占57.8%。和资本主义世界相比,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比1913年增长44.3%,而苏联在同一时期则增长7.5倍,比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快14.3倍。
三、其他原因
联合国作为二战后国际体系的基石,前苏联是这一体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前苏联在联合国占有三个席位,分别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苏联和一般会员国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也就是说苏联在联合国占有三个席位和投票权。苏联解体后,各前加盟共和国达成一致,由俄罗斯联邦继承前苏联的联合国席位和前苏联的一切国际义务。这是前苏联内部的一致意见,对于国际社会来讲,俄罗斯能够继承前苏联的席位,根本原因在于俄罗斯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前苏联的国际实力。
首先,从文化上来讲,前苏联虽然有一百多个民族,16个加盟共和国组成,但俄罗斯族和俄罗斯文化始终是这个国家的认同主体。其次,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0%的领土和近60%的人口,超过七成的工业实力,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80%以上的军事实力和几乎全部的战略打击能力。而这一切是支撑前苏联超级大国地位最重要的因素。实力决定地位始终是现代国际关系不变的准则,一个拥有毁灭地球多次的核打击力量的俄罗斯,如果不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那么大国协商一致原则下的联合国本身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联化工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联化工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gpw.com/post/10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