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化工产品geo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化工产品geo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们先问一下,为什么SPACE X进步神速,然而NASA和承包商们几乎毫无进步,如同蜗牛一样?
从蚱蜢火箭测试返场飞行到Falcon 9 火箭首次回收成功只用了2年,从5吨GEO到20吨GEO火箭改良只需要3年,F9发动机从玩具到最强推力质量比/推力体积比的五年魔改,从龙飞船到载人龙只用了3年,从BFR开始研发到发动机达到需求只用了3年。这些数字,别说和各国航天界比,就是和造手机比都算慢。在航天界只用“***”来形容了。
实际上不是世界各国航天局慢,别的商业航天慢,是SpaceX进步太快了。
SpaceX 根本不是传统的航天研制流程,根本不是制造业开发方法,而是用最新的软件工程的知识,像写程序那样开发航天器。
软件开发大概是这样的,说白了,就是希望一个大工程下面,要不同岗位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最高效率工作,做最有用的工作。技术共享,快速迭代,各个部门一起推进。而这些最新的软件开发过程,基本就是SpaceX的开发方式。
SpaceX 如何开发BFR的?
1、发动机部门缩比模型,缩比实验。低室压,低比冲开始,快速迭代改进。
2、同时在没有发动机的情况下各个部门全速推进。储箱在快速试研制,尝试各个材料研制,分析性能价格。飞船表面材料,推进系统,电子系统。同时使用软件不停的模拟推进,各个系统设计不停再改。
3、飞船构型多次大改。但是这不是忽悠,这是软件工程提倡的。但是于此同时如发动机,储箱,导航,电子各个部门都在快速进步。每时每刻互相联系,系统总体下开发者互相迭代自己的部分。BFR一直在各个部分高速推进,发动机也经过几次大的重构,但是短短四年时间里raptor引擎已经到了世界顶级水平。
很多人觉得德州的测试是炒作,其实不然,这就是软件开发的方法。就算和最后很不一样,但是这样高速整合意义非凡,而且至少制造团队在未确定构型的情况下,“每时每刻都在最高效率工作”。你难道以为腾讯微信1.0版本和现在很像嘛?
spaceX体现了马斯克在航天上的天才创意。spaceX并没有太多突破性的创造发明。但创意却不少。
1.发动机联合推动技术。以前各航天部门都是***用单一发动机推动,故障率低,但性能压榨有限度。毕竟有物理极限。而多台发动机并联故障率高,难以普及。直至马斯克解决了这个并联的管理系统,使火箭可以***用31台发动机同时推动。而且深挖梅林发动机的推重比。就像摩托车从单缸变多缸一样。
2.冗余管理技术。***用3路双核CPU冗余计算,放弃传统的航天CPU的高昂成本和低性能CPU。性能大幅飙升,使航天火箭管理的数据处理能力大幅飙升。而且CPU可以快速迭代。
3.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和推广。星舰***用不锈钢材料做舰体。不得不承认,这非常大胆的做法,也凸现了马斯克的底气。
4.回收技术。在之前航天也有回收技术,但马斯克将其运用到极致,连保护罩都可以回收。这就说明了,一切皆有可能。
SpaceX的通过不到20年发展起来,有公司自身定位准确的原因,也有带头人马斯克聪明才智的因素,还有美国良好的技术环境。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让出近地轨道空间
早在******期间,NASA就决定让出近地轨道空间开发给私营企业,自己专注于深空探测,比如屡试不爽的火星探测。这给了以SpaceX为代表的私营航天企业巨大的机会,也因此才能够为空间站开发货运飞船、载人飞船等。
马斯克这个科技领袖的出众才能
马斯克在创办SpaceX前,曾经创立了PayPal,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只是后来被自创的公司赶了出来。同时,马斯克还经营者全球领先的纯电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这些都证明了马斯克在科技领域的造诣。也正是马斯克个人的独特才能,才有了天基5G“星链”卫星通信系统等杰作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美国的航天技术已经在世界独领***很多年,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培养起了一条成熟的供应链,也建立了一整套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SpaceX等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端航天人才充足、航天供应链完善,还有美国***提供发射场和研发资金,成长环境相当优越。
如此看来,SpaceX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偶然中有着必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化工产品geo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化工产品geo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gpw.com/post/46365.html